肝炎患者需注意日常護理、飲食調整、藥物管理、定期復查及心理調節等方面。主要有控制脂肪攝入、避免飲酒、規范用藥、監測肝功能、保持情緒穩定。
1、飲食調整:
肝炎患者應選擇低脂高蛋白飲食,減少動物內臟和油炸食品攝入。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有助于肝細胞修復,每日蔬菜攝入量建議達到300克以上。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避免辛辣刺激調料。合并腹水患者需限制鈉鹽,每日不超過3克。
2、戒除飲酒:
酒精代謝會加重肝臟負擔,導致肝細胞壞死加速。無論啤酒、白酒或含酒精飲料均應嚴格禁止。酒精性肝炎患者戒酒后,轉氨酶水平通常可在4-8周內顯著改善。社交場合可選擇無酒精替代飲品。
3、規范用藥:
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不可自行增減劑量。避免使用對肝臟有損傷的藥物,如部分抗生素和解熱鎮痛藥。中藥制劑需經專業中醫師辨證開具,警惕何首烏等具有肝毒性的藥材。
4、定期監測:
每3-6個月需復查肝功能、病毒載量及超聲檢查。出現乏力加重、皮膚黃染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乙肝患者需額外檢測甲胎蛋白,肝硬化患者建議每半年進行胃鏡檢查。檢查結果應妥善保存以便對比病情變化。
5、心理調適:
長期治療可能引發焦慮抑郁情緒,可通過正念冥想緩解壓力。加入病友互助組織有助于獲得社會支持。家屬應避免過度保護,鼓勵患者參與力所能及的工作。睡眠障礙者可嘗試睡前熱水泡腳改善睡眠質量。
肝炎患者需建立規律作息,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每周累計150分鐘為宜。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生食貝類等高風險食品。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夏季避免高溫環境下劇烈活動。餐具應單獨消毒處理,家庭成員建議接種肝炎疫苗。病情穩定期可從事輕體力工作,但需避免熬夜和重體力勞動。出現食欲驟減、腹脹明顯等異常表現時需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