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周疣是指發生在指甲周圍皮膚上的尋常疣,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粗糙凸起的灰褐色或肉色丘疹。
1、病毒感染
甲周疣主要由HPV-1、2、4型等低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導致。病毒通過微小皮膚破損侵入角質形成細胞,引起局部異常增生。患者多有手足多汗、長期浸泡或外傷史,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染。
2、典型表現
皮損初期為針帽大小丘疹,逐漸增大至黃豆大小,表面角化粗糙呈菜花狀。好發于甲皺襞、甲下及甲緣,可能壓迫甲母質導致指甲變形。觸摸有堅硬感,刮除表面角質層可見黑色點狀出血。
3、鑒別診斷
需與甲真菌病、掌跖角化癥等區分。甲周疣具有傳染性,可通過自體接種擴散,而真菌感染多伴甲板增厚渾濁。皮膚鏡可見乳頭瘤樣增生伴毛細血管袢,病理檢查可見空泡細胞可確診。
4、物理治療
液氮冷凍是首選方法,通過低溫使疣體壞死脫落。也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氣化或電灼治療,但可能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治療需重復進行直至疣體完全消失,指甲嚴重變形者需聯合拔甲術。
5、藥物干預
外用藥物包括水楊酸制劑、咪喹莫特乳膏等角質剝脫劑。頑固病例可皮損內注射平陽霉素或干擾素。免疫調節劑如轉移因子口服液可幫助清除病毒,但禁止自行使用腐蝕性藥物。
保持手足干燥清潔,避免撕咬倒刺或共用修甲工具。治療期間應每日更換襪子,接觸疣體后及時洗手。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E等有助于皮膚修復的營養素,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若疣體增大迅速、出血或伴疼痛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