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可通過調整飲食習慣、熱敷緩解、服用胃黏膜保護劑、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根除幽門螺桿菌等方式治療。胃痛通常由飲食不當、胃酸分泌過多、胃黏膜損傷、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
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膩食物,選擇小米粥、南瓜、山藥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減輕胃部負擔。進食時細嚼慢咽,避免暴飲暴食刺激胃黏膜。
2、物理緩解:
使用40℃左右熱水袋熱敷上腹部15-20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穴等穴位,緩解胃平滑肌痙攣引起的疼痛。
3、保護胃黏膜:
鋁碳酸鎂、硫糖鋁、膠體果膠鉍等藥物可在胃黏膜形成保護層。這類藥物需空腹服用,避免與抑酸劑同時使用影響藥效。
4、抑制胃酸:
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法莫替丁等藥物能減少胃酸分泌。長期使用需監測血鈣和維生素B12水平,警惕骨質疏松風險。
5、根除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需采用四聯療法,包含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及兩種抗生素。治療期間需嚴格遵醫囑完成14天療程,避免耐藥性產生。
日常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加重胃腸功能紊亂。適當進行散步、八段錦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胃腸蠕動。若疼痛持續超過48小時或出現嘔血、黑便等報警癥狀,需立即消化內科就診完善胃鏡檢查。注意餐具消毒隔離,家庭成員建議分餐制預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