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出現在面部時需警惕病情進展。面部紫癜可能提示血管炎、過敏性紫癜或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其嚴重程度與病因密切相關。
過敏性紫癜是面部紫癜的常見原因,多由感染或過敏原觸發。典型表現為對稱分布的紫紅色皮疹,可能伴隨關節腫痛或腹痛。輕度病例通常1-2周自行消退,但累及腎臟時可能出現血尿、蛋白尿。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表現為皮膚黏膜出血點,面部受累時需緊急處理。該病可能引發顱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血小板計數低于20×10?/L時需輸注血小板。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可選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療。
血管炎相關紫癜常見于顴部,多呈蝶形分布。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病可能伴發此類皮損,需檢測抗核抗體等指標。這類疾病可能累及多臟器,出現發熱、乏力等全身癥狀。
面部紫癜伴隨呼吸困難或意識改變時提示過敏性休克,需立即就醫。紫癜進行性增多或持續超過兩周,建議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等檢查。兒童突發面部紫癜伴腹痛需排除腸套疊等急腹癥。
日常護理應避免搔抓皮損,使用溫和潔面產品。記錄紫癜形態變化和伴隨癥狀,就診時提供詳細病史。接觸可疑過敏原后出現面部紫癜,可進行過敏原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