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前出現褐色分泌物多數屬于正常生理現象。這種分泌物通常是陳舊性血液混合宮頸黏液的表現,主要與黃體功能波動、子宮內膜準備不足、宮頸因素等有關,多數在1-3天內會轉為正常經血。
黃體功能不足是常見原因。月經周期后期黃體分泌的孕激素水平下降過快,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局部提前脫落,形成少量褐色分泌物。伴隨輕微下腹墜脹感時,可通過熱敷緩解,日常建議補充維生素B族和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堅果。
子宮內膜修復不全也可能引發該癥狀。既往宮腔操作史或內分泌紊亂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增生不均勻,脫落時呈現褐色分泌物。伴隨月經量減少時,需檢查性激素六項,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黃體酮膠囊或地屈孕酮片調節周期。
宮頸炎或宮頸息肉等局部病變需排查。慢性炎癥或贅生物可能引起接觸性出血,血液氧化后呈現褐色。伴隨同房后出血或白帶增多時,需進行婦科檢查,確診后可選擇宮頸微波治療或息肉摘除術。
少數情況下需警惕子宮內膜息肉或子宮肌瘤。這些病變可能干擾子宮收縮導致經血滯留,臨床可表現為月經前后褐色分泌物持續超過5天。伴隨經期延長或痛經加重時,建議超聲檢查,必要時行宮腔鏡手術。
持續3個月以上出現該癥狀或伴隨異常體征時,建議婦科就診排查病理性因素。40歲以上女性突然出現月經前褐色分泌物,需特別關注子宮內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