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伴隨腹瀉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補充電解質、腹部保暖、口服益生菌、短期藥物干預等方式緩解。癥狀可能與胃黏膜損傷、腸道菌群失衡、食物刺激、感染因素、消化酶不足有關。
1、飲食調整:
選擇低纖維、低脂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湯、藕粉、蒸蘋果。避免辛辣、生冷、乳制品及高糖食物。少食多餐減輕胃腸負擔,癥狀緩解后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2、補液防脫水:
每2小時飲用200ml口服補液鹽或淡鹽水,可交替飲用米湯、稀釋蘋果汁補充鉀離子。觀察尿液顏色,若呈深黃色需增加補液量。兒童及老年人需警惕脫水體征。
3、腹部熱敷:
用40℃左右熱水袋熱敷臍周15分鐘,每日3次。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恢復,腹瀉伴痙攣性疼痛時可屈膝側臥緩解癥狀。
4、調節菌群:
口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酪酸梭菌二聯活菌等益生菌制劑,餐后溫水送服。可搭配發酵食品如無糖酸奶、味噌湯輔助改善腸道微生態。
5、藥物干預:
水樣便每日超過5次可短期服用蒙脫石散,胃痛明顯者配合鋁碳酸鎂咀嚼片保護胃黏膜。細菌性腹瀉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諾氟沙星、黃連素等抗菌藥物。
恢復期保持每日30分鐘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咖啡因及酒精攝入。持續腹瀉超過3天、出現發熱或血便需立即消化科就診。慢性胃炎患者建議定期進行胃功能檢查與幽門螺桿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