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營養風險篩查是通過評估飲食攝入、體重變化、生化指標等發現潛在營養不良風險的方法,可能由妊娠劇吐、貧血、妊娠期糖尿病、多胎妊娠、消化吸收障礙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膳食結構、營養補充劑干預、醫學營養治療等方式改善。
1、妊娠劇吐
嚴重孕吐導致進食不足時需重點篩查。妊娠劇吐可能與激素水平波動、胃腸功能紊亂有關,表現為頻繁嘔吐、體重下降。建議少量多餐選擇蘇打餅干、米粥等易消化食物,必要時使用維生素B6緩解癥狀,嚴重脫水需靜脈補液治療。
2、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常見篩查指征。孕期血容量增加導致鐵需求增大,可能伴隨頭暈、面色蒼白。可增加動物肝臟、紅肉等富含鐵食物,搭配維生素C促進吸收,血紅蛋白低于標準時需服用蛋白琥珀酸鐵等補鐵藥物。
3、妊娠期糖尿病
糖代謝異常需營養干預。與胰島素抵抗加重有關,可能出現多飲多尿癥狀。應控制精制糖攝入,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如燕麥、雜糧,監測血糖變化,必要時使用胰島素治療。
4、多胎妊娠
雙胎及以上妊娠營養需求更高。胎兒數量增加導致蛋白質、熱量需求提升,可能引發母體消瘦。需每日增加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豆制品,補充鈣劑預防骨質疏松,定期監測胎兒發育情況。
5、消化吸收障礙
慢性腸炎等疾病影響營養攝取。可能與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相關,常見腹瀉、腹脹癥狀。建議采用低脂少渣飲食,補充胰酶制劑幫助消化,嚴重者需腸外營養支持。
孕婦應定期進行營養風險篩查評估,建立個性化膳食方案。每日保證300克奶制品、1個雞蛋、100克瘦肉的基礎攝入,孕中晚期適量增加堅果、深海魚類。避免生食、高汞魚類等風險食物,烹飪時減少煎炸方式。合并妊娠并發癥時須在產科醫生和臨床營養師共同指導下制定營養計劃,動態監測體重增長曲線和胎兒發育指標,及時調整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