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急后重是直腸刺激癥狀的典型表現,指排便時有急迫感但排出困難或排便不盡感,可能由感染性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炎癥性腸病、直腸腫瘤等因素引起。
感染性腸炎是常見誘因,多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腸道黏膜充血水腫。患者除里急后重外,常伴隨腹痛、水樣便或黏液便。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如諾氟沙星、蒙脫石散等,同時補充電解質預防脫水。
腸易激綜合征屬于功能性胃腸病,與內臟高敏感性相關。癥狀反復發作但無器質性病變,排便后不適感可緩解。調節腸道菌群的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解痙藥匹維溴銨可改善癥狀,需配合低FODMAP飲食。
炎癥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除里急后重外,可能出現血便、體重下降。治療需使用氨基水楊酸制劑如美沙拉嗪,中重度患者需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
直腸腫瘤早期可能僅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隨著腫瘤增大可出現便血、腸梗阻。腸鏡檢查是確診金標準,治療需根據分期選擇手術切除、放化療等方案。
持續超過兩周的里急后重或伴隨消瘦、貧血時,建議盡早就醫完善糞便常規、腸鏡等檢查。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飲食,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腸道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