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肝臟引起的特殊類型結核病,可能由肺結核血行播散、免疫力低下、合并糖尿病、接觸結核患者、既往結核病史等因素引起,可通過抗結核藥物治療、手術引流、營養(yǎng)支持、肝功能保護、定期復查等方式干預。
1、感染途徑:
肝結核多繼發(fā)于肺結核,結核分枝桿菌通過血行播散至肝臟。原發(fā)性肝結核罕見,常見于免疫功能受損人群。肝臟血供豐富,成為結核菌易感器官,病灶可表現(xiàn)為粟粒性結節(jié)、膿腫或肉芽腫。
2、高危人群:
艾滋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糖尿病患者發(fā)病率顯著增高。營養(yǎng)不良、酗酒等導致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可增加感染風險。接觸活動性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需重點篩查。
3、病理特征:
肝臟形成結核性肉芽腫是典型病理改變,中心為干酪樣壞死,周圍環(huán)繞上皮樣細胞和朗格漢斯巨細胞。病灶可能鈣化或液化形成寒性膿腫,膿腫破潰可導致結核性腹膜炎。
4、臨床表現(xiàn):
發(fā)熱、盜汗、消瘦等結核中毒癥狀常見,右上腹隱痛或脹痛是典型表現(xiàn)。可能出現(xiàn)黃疸、肝腫大等體征。部分患者伴隨咳嗽、咳痰等肺部癥狀,可能與肺結核同時存在。
5、診斷治療:
肝穿刺活檢發(fā)現(xiàn)抗酸桿菌或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可確診。標準抗結核方案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聯(lián)合用藥。巨大膿腫需穿刺引流,藥物治療需持續(xù)6-9個月,期間監(jiān)測肝功能。
肝結核患者應保證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蛋奶,補充維生素A/D/E促進肝細胞修復。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肝臟負擔。定期復查肝臟B超和結核菌檢查,密切觀察藥物性肝損傷跡象,出現(xiàn)惡心嘔吐、皮膚黃染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