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早期癥狀可能包括乏力、食欲減退、惡心、腹脹、肝區隱痛等,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黃疸、肝掌、蜘蛛痣等典型表現。
1、乏力:
乙肝病毒感染后最常見的早期癥狀是持續性疲勞感,這種乏力與普通勞累不同,休息后難以緩解。病毒在肝細胞內復制會干擾肝臟正常代謝功能,導致能量供應不足。伴隨癥狀可能包括工作效率下降、日常活動耐力降低。
2、消化道癥狀:
食欲減退、厭油膩是乙肝的典型早期表現,嚴重時可出現進食后惡心嘔吐。這與肝臟膽汁分泌功能受損有關,可能導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礙。部分患者會感到右上腹悶脹不適,尤其在進食高脂食物后加重。
3、肝區不適:
約30%患者會出現肝區隱痛或鈍痛,表現為右側肋緣下持續性不適。肝臟炎癥導致肝包膜張力增加是主要原因,疼痛程度通常與炎癥活動度相關。體檢可能發現肝臟輕度腫大伴壓痛。
4、黃疸表現:
病情進展時可能出現皮膚鞏膜黃染、尿色加深等黃疸癥狀。膽紅素代謝障礙是直接原因,通常提示肝細胞損傷達到一定程度。黃疸程度與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呈正相關,可能伴隨皮膚瘙癢。
5、特征性體征:
慢性乙肝患者可能出現肝掌手掌大小魚際紅斑、蜘蛛痣皮膚毛細血管擴張等特征性表現。這與肝臟雌激素滅活功能下降有關,通常提示病程較長或肝纖維化進展。
乙肝患者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飲食宜選擇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制品,限制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適量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嚴格禁酒,慎用可能損傷肝臟的藥物,定期復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和肝臟超聲等指標。出現癥狀加重或新發腹水、意識改變等表現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