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手術后24小時內需臥床休息,術后2-3天可嘗試短距離走動,完全恢復日常活動通常需2-4周。具體恢復時間與手術方式、個體差異及術后護理密切相關。
1、術后初期:
手術當天需絕對臥床,避免傷口出血。麻醉消退后可能出現肛門墜脹感,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或曲馬多緩解疼痛。術后24小時內僅允許床上翻身等輕微活動。
2、早期活動:
術后48小時可嘗試床邊站立,72小時后逐步增加室內短距離行走。活動時需佩戴醫用腹帶減輕傷口張力,每次行走不超過10分鐘。此階段可能出現創面滲液,需每日用高錳酸鉀坐浴2-3次。
3、恢復中期:
術后1周可進行緩步行走,每日總量控制在30分鐘內。避免久坐久站,建議使用環形坐墊分散壓力。此時傷口可能出現瘙癢感,提示進入愈合期,可涂抹痔瘡膏或利多卡因凝膠緩解。
4、運動過渡:
術后2周可嘗試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單次不超過20分鐘。需觀察排便是否帶血,若出現鮮紅色血便應立即停止活動。此階段可逐步恢復提肛訓練,每日3組每組10次。
5、完全康復:
傳統肛裂切除術需4周恢復劇烈運動,微創手術如側方內括約肌切開術可縮短至2周。恢復期間應避免騎自行車、深蹲等增加肛周壓力的動作,術后6周經醫生評估后可恢復正常健身。
術后飲食需保證每日2000ml飲水量,增加燕麥、火龍果等膳食纖維攝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進行腹式呼吸訓練促進腸道蠕動,配合溫水坐浴每日2次。傷口完全愈合前禁止游泳、泡澡等可能污染創面的活動,如出現發熱、持續出血需及時復診。定期隨訪檢查傷口愈合情況,根據恢復進度調整活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