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非活動期是指胃黏膜存在慢性炎癥但無萎縮性改變,且當前處于炎癥靜止狀態。這一診斷需結合胃鏡與病理檢查結果綜合判斷,屬于胃炎的一種穩定階段。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非活動期主要表現為胃黏膜層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但無腺體萎縮或腸上皮化生等病理改變。胃鏡下可見黏膜充血水腫減輕,無新鮮出血或糜爛?;颊呖赡軣o明顯癥狀,部分人偶有上腹隱痛、飽脹感,癥狀程度較活動期顯著減輕。
該階段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藥物刺激、膽汁反流等因素引起。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主要病因,可導致黏膜持續炎癥反應;非甾體抗炎藥等藥物可能損傷胃黏膜屏障;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會破壞胃黏膜保護機制。
治療以消除病因和改善生活習慣為主。根除幽門螺桿菌需采用四聯療法;藥物刺激因素應調整用藥方案;膽汁反流可選用促胃腸動力藥。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飲食,規律進食,戒煙限酒。胃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瑞巴派特可輔助使用。
多數患者預后良好,但需定期復查胃鏡監測病情變化。若出現持續上腹痛、體重下降等癥狀應及時就醫,警惕疾病進展為萎縮性胃炎或異型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