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CT檢查時采用吸氣鼓腹的呼吸方式,有助于充分擴張肺部組織以獲得清晰影像。具體操作需結合設備指令與呼吸訓練,避免因姿勢錯誤導致影像模糊或重復掃描。
1、鼓腹原理:
吸氣時膈肌下移使腹腔內壓升高,腹壁自然外凸形成鼓腹狀態。這種呼吸模式能最大限度增加胸腔容積,促使肺泡充分展開,提高CT圖像對肺實質、支氣管及微小結節的顯示分辨率。檢查前技術人員會指導患者進行3-5次深呼吸練習。
2、收腹影響:
刻意收腹會導致胸式呼吸代償性增強,肺尖部過度充氣而基底部擴張不足。研究顯示收腹狀態可使下肺野顯影清晰度下降30%,增加8-12%的肺結節漏診風險。部分患者因緊張產生的Valsalva動作屏氣時用力收腹還會造成縱隔結構偽影。
3、設備協同:
現代CT配備呼吸門控系統,通常在吸氣末0.5-1秒觸發掃描。鼓腹狀態能延長有效吸氣平臺期,使64排以上CT設備可獲取0.5mm層厚的穩定圖像。對于肺功能較差者,采用小潮氣量慢速鼓腹5-6秒/次更利于同步。
4、特殊調整:
肺氣腫患者需調整為中度鼓腹避免過度充氣,胸膜粘連者可采用側臥鼓腹體位。兒童檢查建議使用呼吸傳感器腰帶,通過動畫引導實現腹式呼吸。孕婦進行肺部CT時應避免仰臥位鼓腹造成的下腔靜脈壓迫。
5、操作要點:
雙手上舉體位時保持腹部肌肉放松,聽到"吸氣"指令后經鼻緩慢吸氣至肺活量80%左右,此時腹部應自然隆起2-3cm。掃描過程中需維持鼓腹狀態4-6秒,避免吞咽或咳嗽動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提前30分鐘使用沙丁胺醇氣霧劑改善通氣。
檢查前2小時避免進食產氣食物如豆類、碳酸飲料,穿著無金屬飾物的寬松衣物。術后適當進行腹式呼吸訓練5分鐘/次,3次/日有助于提升肺功能。長期吸煙者建議配合低劑量螺旋CT篩查時,需特別注意保持標準鼓腹呼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