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主要體征包括上腹疼痛、消瘦乏力、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腫塊。這些表現與腫瘤生長、浸潤及代謝異常相關,需結合內鏡和影像學檢查確診。
上腹疼痛是胃癌最常見的早期癥狀,多表現為持續性隱痛或鈍痛,進食后加重。疼痛源于腫瘤侵犯胃壁神經或造成局部炎癥,約70%患者以此為首發癥狀。隨著病情進展,疼痛可能放射至背部。
消瘦乏力由腫瘤消耗和進食障礙共同導致。患者體重可在3個月內下降超過10%,伴隨貧血、低蛋白血癥等營養不良表現。胃竇部腫瘤易引發幽門梗阻,進一步限制營養攝入。
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或黑便,常見于潰瘍型胃癌。腫瘤侵蝕血管導致出血,長期慢性失血可引發缺鐵性貧血。部分患者糞便潛血試驗持續陽性,是重要的篩查指標。
腹部腫塊多出現在病程晚期,于劍突下可觸及質硬、結節狀包塊,活動度差。腫塊形成提示腫瘤已穿透胃壁侵犯周圍組織,可能合并肝轉移或淋巴結腫大。約30%患者就診時已可觸及腫塊。
胃癌體征呈現進行性加重特點,從非特異性消化不良逐漸發展為典型腫瘤表現。胃鏡檢查是確診金標準,活檢可明確病理類型。早期發現對預后至關重要,40歲以上人群出現不明原因上腹不適建議及時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