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結石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藥物溶解、內鏡碎石、外科手術等方式干預。胃結石通常由空腹進食柿子山楂、胃動力異常、胃酸分泌減少、胃部術后解剖改變、長期服用抑酸藥等因素引起。
1、飲食調整:
避免空腹食用高鞣酸食物如柿子、黑棗、山楂,每日飲水不少于1500ml促進結石排出。急性期選擇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緩解期逐步增加低纖維食物如饅頭、蒸蛋。
2、藥物干預:
碳酸氫鈉溶液口服可中和胃酸軟化結石,枸櫞酸氫鉀鈉顆粒調節尿液酸堿度,多潘立酮增強胃蠕動。藥物溶解需配合胃鏡復查評估效果,療程通常持續2-4周。
3、內鏡處理:
直徑超過3cm的結石需行內鏡下碎石術,采用鈥激光或液電碎石技術。內鏡治療前需禁食8小時,術后24小時內進食低溫流食,密切觀察有無消化道出血癥狀。
4、病因控制:
胃輕癱患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胃大部切除術后患者定期進行胃排空檢查。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者應評估用藥必要性,必要時更換為H2受體拮抗劑如法莫替丁。
5、外科手術:
合并腸梗阻或胃穿孔時需行開腹手術,常見術式包括胃切開取石術、胃部分切除術。術后需留置胃管減壓,逐步過渡到低渣飲食,預防術后粘連性腸梗阻。
胃結石患者日常應保持規律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餐后適度散步促進胃排空。可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增強膈肌運動,每周3次30分鐘快走改善胃腸動力。推薦食用猴頭菇、山藥等養胃食材,忌食辛辣刺激及過硬食物。出現持續上腹痛、嘔吐咖啡樣物等癥狀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