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可通過奧美拉唑、鋁碳酸鎂、瑞巴派特等藥物治療,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膽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飲食刺激等原因引起。

1、抑酸藥物:
質子泵抑制劑能有效減少胃酸分泌,緩解胃黏膜損傷。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適用于反酸燒心癥狀明顯者。這類藥物需空腹服用,療程一般為4-8周。
2、胃黏膜保護劑:
鋁碳酸鎂可在胃黏膜形成保護層,中和胃酸并吸附膽汁酸。硫糖鋁通過增加前列腺素合成促進黏膜修復,咀嚼片劑型需嚼碎后服用。用藥期間可能出現便秘或腹瀉等消化道反應。

3、促胃動力藥:
多潘立酮通過阻斷多巴胺受體改善胃排空,莫沙必利選擇性刺激5-HT4受體增強胃腸蠕動。適用于腹脹噯氣患者,建議餐前15-30分鐘服用,避免與抗膽堿藥聯用。
4、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根除方案需包含兩種抗生素和一種鉍劑。克拉霉素聯合阿莫西林14天療法為一線選擇,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甲硝唑替代。治療失敗患者需進行藥敏試驗調整方案。
5、中成藥輔助:
胃復春片含紅參、香附等成分,具有健脾益氣功效。溫胃舒膠囊適用于胃寒型患者,能改善胃脘冷痛癥狀。使用中成藥需辨證分型,療程建議不少于1個月。

慢性胃炎患者需長期保持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食物,推薦山藥、南瓜、小米等易消化食材。規律進食習慣配合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太極拳等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戒煙限酒并保持情緒穩定,定期復查胃鏡監測黏膜變化,出現嘔血黑便等警報癥狀需立即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