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長虱子主要表現為頭皮瘙癢、可見蟲卵或成蟲、皮膚紅腫或抓痕,嚴重者可繼發細菌感染。
1、瘙癢癥狀:
虱子叮咬頭皮時會分泌唾液,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引發持續性瘙癢,夜間尤為明顯。瘙癢程度與個體敏感性相關,兒童因皮膚嬌嫩更易出現劇烈抓撓。避免搔抓可減少皮膚破損風險,每日用細齒梳梳理頭發有助于緩解不適。
2、蟲卵附著:
虱卵呈灰白色橢圓形,緊密黏附在發根1厘米處,肉眼觀察類似頭皮屑但不易剝落。單根頭發可能附著多個蟲卵,洗發時不易沖掉。使用含除蟲菊酯的洗發劑浸泡頭發10分鐘,再用密梳清除蟲卵效果顯著。
3、成蟲活動:
成年虱子體長約2-3毫米,呈灰褐色,快速移動于發絲間不易捕捉。撥開發絲在強光下可見成蟲,耳后及頸后發際線為常見棲息部位。發現活體虱子需立即用馬拉硫磷洗劑處理,所有家庭成員應同步治療。
4、皮膚繼發反應:
長期搔抓會導致頭皮出現紅色丘疹、抓痕或結痂,可能伴隨局部淋巴結腫大。繼發葡萄球菌感染時可見膿皰或滲出液,需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控制感染。保持指甲清潔并佩戴棉質睡帽可減少夜間無意識抓撓。
5、過敏表現:
部分患者對虱子唾液蛋白過敏,表現為頸部、肩部出現藍灰色斑點或蕁麻疹樣皮疹。口服氯雷他定可緩解過敏癥狀,但需配合驅蟲治療才能根治。過敏體質者接觸患者衣物或寢具后可能出現交叉反應。
日常需將床單、帽子等物品用60℃以上熱水燙洗,毛絨玩具密封冷凍24小時殺滅殘留虱卵。每周用茶樹精油與椰子油混合涂抹發梢可形成保護層,學校等集體環境應定期檢查發際線后側。持續瘙癢超過兩周或出現發熱癥狀需皮膚科排查是否合并其他寄生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