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萎縮后牙根發黑可能由牙周炎、牙結石堆積、刷牙方式不當、吸煙、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牙周治療、改善口腔衛生、戒煙、脫敏治療、牙齦移植手術等方式干預。
1、牙周炎:牙周組織長期慢性炎癥導致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后易沉積色素或發生齲壞。牙周炎可能與口腔菌群失衡、免疫異常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等癥狀。需進行齦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專業治療,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炎癥。
2、牙結石刺激:齦下結石壓迫牙齦并滋生細菌,加速牙槽骨吸收。暴露的牙根表面粗糙更易吸附煙斑、茶漬等外源性色素。建議每年進行1-2次超聲潔牙,使用含焦磷酸鈉的牙膏抑制結石再生。
3、橫向刷牙損傷:長期用硬毛牙刷暴力摩擦牙頸部,導致楔狀缺損和牙齦退縮。缺損部位暴露的牙本質小管使色素更易滲入。改用巴氏刷牙法配合軟毛牙刷,缺損較深時可進行復合樹脂充填。
4、煙草色素沉積:尼古丁和焦油通過暴露的牙本質小管滲透,與牙體組織中鐵離子結合形成硫化鐵。戒煙是根本解決措施,已形成的黑漬可通過噴砂拋光或冷光美白改善。
5、遺傳性牙齦薄型:先天牙齦組織薄弱者更易發生退縮,暴露的牙骨質礦化程度低易變色。輕度者可應用含硝酸鉀的脫敏牙膏,重度缺損需考慮結締組織移植術覆蓋根面。
日常護理應選用小頭軟毛牙刷及牙縫刷清潔暴露的根面,避免使用碳酸飲料等酸性食物。含氟化亞錫的漱口水可增強牙根表面抗齲能力,定期進行牙周維護治療能延緩萎縮進展。建議每年拍攝口腔全景片監測牙槽骨高度,出現冷熱敏感癥狀時需及時進行脫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