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皰瘡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皮膚病,主要由基因突變引起。該病通常表現為皮膚反復出現水皰、糜爛和結痂,好發于摩擦部位如腋窩、腹股溝等。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皰瘡的發病主要與ATP2C1基因突變有關。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在鈣離子轉運中起關鍵作用,突變會導致角質形成細胞黏附功能障礙。約70%患者有家族遺傳史,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
環境因素可能誘發或加重癥狀。高溫多汗、機械摩擦、紫外線照射等外界刺激均可導致皮損發作。感染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使病情復雜化。部分女性患者在月經周期中可能出現癥狀波動。
典型臨床表現包括皮膚脆弱易損,輕微摩擦即可引發水皰。皮損愈合后常遺留色素沉著或減退斑。患者可能伴有輕度瘙癢或灼熱感,但全身癥狀少見。癥狀往往隨年齡增長有所減輕。
診斷需結合家族史、臨床表現和組織病理檢查。基因檢測可發現ATP2C1基因突變,具有確診價值。需與大皰性類天皰瘡、尋常型天皰瘡等獲得性大皰性疾病鑒別。
治療以控制癥狀和預防感染為主。局部可使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或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嚴重病例可短期系統應用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繼發感染時需配合抗生素如莫匹羅星軟膏。
日常護理需避免劇烈運動和衣物摩擦。保持患處清潔干燥,沐浴時水溫不宜過高。建議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皮膚刺激。均衡飲食有助于維持皮膚屏障功能。
該病雖無法根治,但預后相對良好。多數患者通過規范治療和科學護理可有效控制癥狀。建議育齡期患者進行遺傳咨詢,了解后代患病風險。定期皮膚科隨訪有助于監測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