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檢報告單主要通過各項指標數值判斷泌尿系統及代謝健康狀況。尿常規檢查結果主要包含物理性質、化學分析和顯微鏡檢查三部分,異常結果可能提示感染、腎病或糖尿病等問題。
物理性質中需關注尿液顏色與透明度。正常尿液呈淡黃色且透明,深黃色可能為脫水,紅色提示血尿,渾濁可能由感染或結晶引起。尿比重反映腎臟濃縮功能,1.003-1.030為正常范圍,過高見于脫水,過低可能為腎功能異常。
化學分析包含多項關鍵指標。尿蛋白陽性需警惕腎炎或腎病綜合征,糖尿病患者出現尿糖陽性提示血糖控制不佳。酮體陽性常見于糖尿病酮癥或饑餓狀態,尿膽紅素和尿膽原異??赡芘c肝膽疾病相關。亞硝酸鹽陽性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
顯微鏡檢查重點關注細胞和管型。每高倍鏡視野下紅細胞超過3個為血尿,可能由結石、腎炎或腫瘤引起。白細胞超過5個提示尿路感染,上皮細胞大量出現可能反映泌尿系統炎癥。透明管型偶見于正常人,顆粒管型或紅細胞管型則提示腎臟實質性病變。
特殊項目需要針對性解讀。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腎損傷敏感指標,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150毫克屬于異常。尿培養檢出細菌且菌落計數超過10萬/毫升可確診尿路感染,藥敏試驗能指導抗生素選擇。
發現異常指標時應結合臨床癥狀判斷。無癥狀的輕微尿蛋白或紅細胞可能僅需復查,伴有水腫、高血壓的明顯蛋白尿需腎內科就診。糖尿病患者出現酮體陽性伴嘔吐、呼吸深快需急診處理。報告單中標注"+"號程度越高通常提示異常越顯著,但需注意某些藥物或特殊飲食可能造成假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