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淚道阻塞可通過按摩、清潔、熱敷、藥物干預和手術治療等方式護理。先天性淚道阻塞通常由鼻淚管發育不全、淚小點閉鎖、淚囊炎、鼻腔結構異常或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按摩
按摩是先天性淚道阻塞的基礎護理方法,主要針對鼻淚管區域。家長需洗凈雙手,用食指指腹從內眼角沿鼻梁向下輕輕按壓,重復進行可幫助疏通阻塞的淚道。按摩時力度要輕柔,避免損傷嬰兒嬌嫩皮膚。每日可進行多次,尤其在喂奶前后操作更易配合。若按摩后出現眼瞼紅腫或分泌物增多,應立即停止并就醫。
2、清潔
保持眼部清潔能預防繼發感染。家長需使用無菌棉球蘸取生理鹽水,從內眼角向外輕輕擦拭分泌物,注意單次單向擦拭避免污染。清潔頻率根據分泌物多少調整,通常每兩小時一次。不可使用普通紙巾或毛巾擦拭,粗糙纖維可能刺激角膜。若發現眼瞼粘連或膿性分泌物,提示可能存在細菌感染。
3、熱敷
溫熱濕敷有助于緩解淚囊區炎癥。將干凈毛巾浸入40℃左右溫水中擰干,敷于患眼內眥部位,每次持續數分鐘。熱敷可擴張淚道促進分泌物排出,每日可進行多次。注意溫度不可過高,避免燙傷嬰兒皮膚。熱敷后配合按摩效果更佳,但急性炎癥期出現紅腫熱痛時應暫停熱敷。
4、藥物干預
繼發感染時需遵醫囑使用藥物。常見如妥布霉素滴眼液可抑制細菌感染,玻璃酸鈉滴眼液能潤滑眼表緩解刺激癥狀,氧氟沙星眼膏適用于夜間使用。家長需嚴格按醫囑控制用藥頻次,滴藥前清潔雙手,避免瓶口接觸眼部。抗生素使用一般不超過一周,無效時需復查調整方案。
5、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無效時考慮淚道探通術或置管術。探通術適用于6個月以上患兒,在表面麻醉下用探針疏通阻塞部位。嚴重病例可能需實施淚道硅膠管置入術,留置導管數月維持淚道通暢。術后需特別注意眼部清潔,避免揉眼導致導管移位,定期復查評估療效。
先天性淚道阻塞的日常護理需家長長期堅持。保持室內濕度適宜減少眼部刺激,避免強光直射患眼。哺乳期母親應多攝入維生素A和優質蛋白,有助于嬰兒淚道發育。外出時可用遮陽帽保護眼睛,但避免過度包裹影響淚液蒸發。觀察患兒是否出現拒奶、發熱等全身癥狀,這些可能提示感染擴散。多數患兒通過規范護理可在1歲前自愈,若12個月后仍持續溢淚或反復感染,應及時進行專科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