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的癥狀表現主要包括視力模糊、夜間視力下降、視物重影、眩光敏感和顏色辨識度降低。
1、視力模糊:
晶狀體混濁導致光線散射,患者常主訴視物如隔毛玻璃,早期表現為遠視力下降,閱讀時需調亮光線。漸進性發展可能數月到數年,核性白內障患者可能出現短期近視度數加深的“二次視力”現象。
2、夜間視力下降:
瞳孔擴大時混濁的晶狀體周邊部暴露,夜間駕駛時車燈眩光明顯加劇。統計顯示68%患者首診主訴為夜間行車困難,嚴重者甚至出現虹視現象燈光周圍出現彩色光環。
3、視物重影:
晶狀體不均勻混濁引起光線折射異常,單眼視物時即可出現復視癥狀,與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雙眼復視不同。皮質性白內障患者常見楔形混濁導致的放射狀視覺干擾。
4、眩光敏感:
晶狀體蛋白質變性導致光線散射增強,陽光下或面對強光源時不適感顯著。后囊下白內障患者早期即可出現明顯畏光癥狀,室內照明過亮時也會產生視覺不適。
5、顏色辨識度降低:
晶狀體褐變導致短波長光線透過率下降,患者難以區分藍紫色系。晚期可見物體整體泛黃,類似長期佩戴琥珀色濾光鏡的視覺效果,色覺測試顯示藍色辨色力最早受損。
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裂隙燈檢查,糖尿病患者需每半年監測。戶外活動佩戴防紫外線眼鏡可延緩發展,增加深色蔬菜攝入補充葉黃素。出現閱讀困難時應及時驗光調整,避免長期依賴放大鏡導致視疲勞。手術時機選擇需綜合評估視力下降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程度,不必等待完全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