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后出血需警惕婦科疾病風險,常見原因包括萎縮性陰道炎、子宮內膜息肉、激素替代治療副作用等。絕經后陰道出血屬于異常現象,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生理性因素中,陰道黏膜萎縮是最常見誘因。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陰道壁變薄,輕微摩擦即可引發出血。日常可選用水溶性潤滑劑,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激素替代治療可能引起突破性出血,需定期監測子宮內膜厚度。
病理性因素需重點排查子宮內膜病變。子宮內膜息肉表現為不規則出血,可能伴隨下腹墜脹感,通過超聲檢查可確診。子宮內膜增生通常與長期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有關,典型癥狀為大量出血或點滴出血持續超過一周。
惡性腫瘤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子宮內膜癌好發于60歲以上女性,早期可能僅表現為少量褐色分泌物,晚期可出現惡臭排液。宮頸癌篩查異常者出現接觸性出血時,需行陰道鏡活檢。這兩種情況均需病理檢查確診。
建議所有絕經后出血患者進行婦科檢查、經陰道超聲和宮頸癌篩查。出血期間避免性生活,記錄出血時間與特點。若出血量超過月經量或持續兩周以上,應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