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是胃腸黏膜的急性炎癥,通常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食物中毒、藥物刺激或飲食不當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
1、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腸道病毒是急性腸胃炎的常見病原體。病毒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源進入人體,侵襲胃腸黏膜上皮細胞,導致黏膜充血水腫和分泌異常?;颊呖赡艹霈F水樣腹瀉、低熱及全身乏力,病程通常具有自限性。
2、細菌感染:
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致病菌可通過未煮熟肉類或變質食品引發(fā)感染。細菌產生的腸毒素會刺激腸道神經,引發(fā)劇烈腹痛和黏液膿血便。嚴重感染時可出現持續(xù)高熱和脫水癥狀,需進行糞便培養(yǎng)確診。
3、食物中毒:
食用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2-6小時內即可出現噴射性嘔吐。毒素直接作用于嘔吐中樞神經,常伴有上腹絞痛但較少發(fā)熱。此類中毒癥狀劇烈但恢復較快,多數24小時內緩解。
4、藥物刺激:
非甾體抗炎藥、抗生素等藥物可能破壞胃腸黏膜屏障。阿司匹林會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弱黏膜保護功能;抗生素則可能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表現為用藥后出現的隱痛和黑便,停藥后癥狀多可緩解。
5、飲食不當:
暴飲暴食或攝入過量刺激性食物會增加胃腸負擔。高脂飲食延緩胃排空,酒精直接損傷胃黏膜,生冷食物引發(fā)腸蠕動亢進。這類因素誘發(fā)的癥狀較輕,以腹脹、噯氣等消化不良表現為主。
急性期建議選擇米湯、藕粉等低渣流食,避免乳制品和高纖維食物。癥狀緩解后可逐步增加饅頭、面條等易消化主食,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注意補充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腹瀉期間每日飲水量應達到2000毫升以上?;謴推谶m當食用含益生菌的酸奶幫助重建腸道菌群,但需待嘔吐癥狀完全消失后嘗試。若出現持續(xù)高熱、血便或意識模糊等嚴重癥狀,需立即就醫(yī)進行靜脈補液和抗感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