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大出血需立即采取緊急醫(yī)療干預措施。產后大出血醫(yī)學稱產后出血指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失血量超過500毫升,主要處理方式包括子宮按摩、藥物治療、手術止血和輸血支持,通常由子宮收縮乏力、產道損傷、胎盤殘留或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引起。
子宮按摩是首選物理干預手段。助產士通過雙手有節(jié)律地按壓宮底,刺激子宮收縮以減少出血,同時監(jiān)測出血量和生命體征。該方法適用于宮縮乏力導致的出血,操作時需配合靜脈輸液維持循環(huán)穩(wěn)定。
藥物治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縮宮素類藥物。馬來酸麥角新堿能直接增強子宮平滑肌收縮,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針對頑固性宮縮乏力,氨甲環(huán)酸則用于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用藥期間需密切觀察血壓變化及過敏反應。
宮腔填塞或球囊壓迫適用于藥物控制無效的情況。Bakri球囊通過機械壓迫子宮內壁血管止血,配合抗生素預防感染。若合并胎盤植入,需在超聲引導下清除殘留組織,必要時行子宮動脈栓塞術。
手術治療是最終干預手段。子宮壓迫縫合術如B-Lynch縫合能保留生育功能,當出血量超過1500毫升或出現(xiàn)休克時需行子宮切除術。所有處理均需同步進行液體復蘇,血紅蛋白低于70g/L需輸注濃縮紅細胞。
產后出血搶救需多學科協(xié)作,產婦出現(xiàn)陰道流血增多、心率加快或意識模糊時應立即呼叫急救。預防措施包括產前糾正貧血、控制妊娠高血壓及識別胎盤異常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