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內側出現凸起的肉包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情況包括生理性黏膜增生、黏液腺囊腫或口腔潰瘍,少數情況下需警惕口腔腫瘤等病理性因素。
生理性因素
1. 創傷性黏膜增生:牙齒摩擦、咬傷或佩戴義齒不當可能導致局部黏膜增厚形成肉包,表現為無痛性柔軟突起。避免刺激源后多可自行消退,頑固性增生需口腔科醫生評估是否需激光或手術修整。
2. 黏液腺囊腫:唾液腺導管阻塞形成半透明囊泡,常見于下唇內側,觸之有波動感。小囊腫可通過熱敷促進吸收,直徑超過5毫米或反復發作建議手術切除。
3. 口腔潰瘍:初期可能呈現紅腫隆起,隨后中央潰爛伴疼痛。與維生素缺乏、免疫力下降相關,可局部使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愈合,避免辛辣食物刺激。
病理性因素
4. 口腔纖維瘤:可能與慢性炎癥刺激有關,表現為質地堅硬的圓形腫物,生長緩慢。確診需病理活檢,通常手術切除即可治愈。
5. 口腔癌前病變:長期吸煙、嚼檳榔者出現白斑或紅斑伴硬結時需警惕。早期表現為無痛性腫塊,進展期可能出現出血、麻木,需通過組織活檢明確性質,治療包括手術聯合放化療。
伴隨癥狀方面,良性病變多僅有局部異物感,惡性病變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張口困難等。若腫塊持續增大超過2周、表面潰爛或伴有麻木感,建議盡早就診口腔頜面外科。日常需注意口腔衛生,避免過燙飲食及煙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