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口腔內黏膜的異常改變。常見癥狀包括口腔潰瘍、黏膜白斑、紅斑、水皰等,嚴重時可能出現糜爛、出血或疼痛。
口腔潰瘍是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淺表性潰瘍,邊緣清晰,周圍有紅暈,中心呈黃色或灰白色。潰瘍通常伴有疼痛,影響進食和說話。復發性口腔潰瘍可能與免疫因素、遺傳因素或營養缺乏有關。
黏膜白斑是口腔黏膜上出現的白色斑塊,無法被擦除。白斑可能與長期吸煙、咀嚼檳榔或慢性刺激有關,部分白斑有癌變風險。紅斑則表現為黏膜上的紅色斑塊,同樣需要警惕癌變可能。
水皰性病變多見于皰疹性口炎或天皰瘡等疾病。皰疹性口炎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表現為群集性小水皰,破潰后形成潰瘍。天皰瘡的水皰較大且容易破潰,留下疼痛的糜爛面。
糜爛和出血多見于口腔扁平苔蘚或口腔白塞病。口腔扁平苔蘚的黏膜可能出現網狀白色條紋伴糜爛,白塞病則表現為口腔潰瘍合并生殖器潰瘍和眼部病變。這些癥狀往往反復發作,需長期管理。
出現口腔黏膜異常改變時,建議及時就醫檢查。醫生會根據臨床表現和必要檢查明確診斷,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日常保持口腔衛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戒煙限酒有助于預防口腔黏膜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