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活動受限是指肩部在主動或被動運動時出現范圍減小或無法完成特定動作的現象,可能由肩周炎、肩袖損傷、骨關節炎、鈣化性肌腱炎、肩關節脫位等疾病引起。
1、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關節活動受限的常見原因,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和活動障礙。發病初期可能因肩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粘連導致活動受限,逐漸發展為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患者常感到夜間疼痛加重,影響睡眠。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功能鍛煉,嚴重時需藥物干預或關節腔注射。
2、肩袖損傷
肩袖由四塊肌肉及其肌腱組成,損傷后會導致肩關節上舉和外展受限。急性損傷多由外傷引起,慢性損傷與退行性變有關。患者可能出現肩部無力、夜間痛和特定角度疼痛。輕度損傷可通過休息和康復訓練恢復,嚴重撕裂需關節鏡手術修復。
3、骨關節炎
肩關節骨關節炎多見于中老年人,由于關節軟骨磨損導致活動受限。早期表現為晨僵和活動時疼痛,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關節變形。X線檢查可見關節間隙變窄和骨贅形成。治療以緩解癥狀為主,包括藥物鎮痛、物理治療,終末期可考慮關節置換。
4、鈣化性肌腱炎
鈣鹽沉積在肩部肌腱內引發炎癥反應,導致突發性劇烈疼痛和活動受限。好發于30-50歲人群,可能與代謝異常或微創傷有關。急性期需制動和抗炎治療,慢性期可通過體外沖擊波或穿刺抽吸鈣化灶改善癥狀。
5、肩關節脫位
外傷性肩關節脫位后會出現明顯活動受限和畸形。初次脫位多見于年輕人運動損傷,可能伴有盂唇撕裂。復位后需固定3-4周,反復脫位者需手術修復關節囊。康復期要進行漸進式功能鍛煉,防止關節僵硬和再次脫位。
肩關節活動受限患者應注意避免提重物和過度使用患肢,可進行鐘擺運動等溫和鍛煉維持關節活動度。寒冷天氣注意肩部保暖,睡眠時避免壓迫患側。飲食上可增加富含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促進組織修復,如出現持續疼痛或功能障礙應及時就醫評估,避免自行強力拉伸或濫用止痛藥物。康復過程中要遵醫囑循序漸進恢復活動,定期復查評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