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損傷主要分為前尿道損傷和后尿道損傷兩種類型,具體包括尿道挫傷、尿道裂傷、尿道完全斷裂、醫源性尿道損傷、外傷性尿道損傷等。
1、尿道挫傷
尿道挫傷是最輕微的尿道損傷類型,通常由會陰部受到外力撞擊或騎跨傷導致。主要表現為排尿時輕微疼痛和尿道口少量出血,尿道造影檢查顯示尿道連續性完整。這類損傷通常無須特殊治療,可通過多飲水、保持會陰清潔等方式自行恢復,但需觀察排尿情況變化。
2、尿道裂傷
尿道裂傷指尿道黏膜及部分肌層撕裂但未完全斷裂,常見于骨盆骨折或銳器傷。患者會出現明顯排尿困難、會陰血腫和肉眼血尿。診斷需通過逆行尿道造影,治療多采用留置導尿管或膀胱造瘺,嚴重者需行尿道吻合術。可能引起尿道狹窄等并發癥。
3、尿道完全斷裂
尿道完全斷裂多由嚴重骨盆骨折或高處墜落傷導致,屬于泌尿系統急癥。表現為無法排尿、會陰部進行性腫脹和尿外滲。需急診行膀胱造瘺術引流尿液,3-6個月后再行尿道重建手術。可能遺留尿失禁或勃起功能障礙等后遺癥。
4、醫源性尿道損傷
醫源性尿道損傷常見于膀胱鏡、導尿等醫療操作過程中,好發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據損傷程度可分為黏膜擦傷、假道形成和穿孔等類型。輕度損傷可通過留置導尿管保守治療,嚴重損傷需手術修復。操作時動作輕柔可有效預防。
5、外傷性尿道損傷
外傷性尿道損傷包括銳器刺傷、槍彈傷等開放性損傷,以及車禍、墜落等閉合性損傷。需根據傷情選擇一期修復或分期手術,常合并直腸、血管等鄰近器官損傷。治療重點是控制感染、恢復尿道連續性和預防狹窄,可能需多次手術干預。
尿道損傷患者應注意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劇烈運動和騎跨動作。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證每日飲水量達到2000毫升以上。恢復期間應定期復查尿流率測定和尿道造影,發現排尿困難及時就診。術后患者需按醫囑進行尿道擴張,預防瘢痕狹窄形成。長期隨訪對于評估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恢復情況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