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排尿時疼痛可能與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統結石、陰道炎等原因有關。排尿疼痛通常由細菌感染、炎癥刺激、結石摩擦等因素引起,可通過抗生素治療、多飲水、局部清潔等方式緩解。
尿路感染是女性排尿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主要由大腸桿菌等細菌逆行感染引起。典型癥狀包括尿頻尿急、排尿灼熱感,嚴重時可出現血尿。治療需遵醫囑使用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抗生素,同時增加每日飲水量促進細菌排出。日常應注意會陰清潔,避免憋尿。
尿道黏膜炎癥多由淋球菌或衣原體感染導致,表現為排尿刺痛伴尿道口分泌物。非特異性尿道炎可能與過度清潔或衣物摩擦有關。確診需進行尿常規和病原體檢測,治療常用阿奇霉素、多西環素等藥物。患病期間應避免性生活,選擇純棉透氣內褲。
膀胱黏膜炎癥常繼發于尿路感染,典型癥狀為下腹墜痛伴終末血尿。絕經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更易發病。治療可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等膀胱黏膜保護劑,配合熱敷緩解痙攣疼痛。建議減少咖啡因攝入,每2-3小時規律排尿一次。
輸尿管或膀胱結石移動時可能劃傷尿路,引發劇烈刀割樣疼痛并向會陰部放射。小于6毫米的結石可通過多飲水、服用排石顆粒促進排出,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碎石。發作期可暫時使用雙氯芬酸鈉栓劑止痛,但需警惕掩蓋病情。
滴蟲性或霉菌性陰道炎可能因炎性分泌物刺激尿道口導致排尿不適,常伴有外陰瘙癢和異常白帶。需通過白帶常規明確病原體,針對性使用甲硝唑或克霉唑等藥物。治療期間保持外陰干燥,避免使用堿性洗液沖洗陰道。
女性出現排尿疼痛應記錄癥狀特點及伴隨表現,及時進行尿常規、泌尿系統超聲等檢查。日常需保證每日2000毫升以上飲水量,排尿后從前向后擦拭會陰,避免長時間穿緊身褲。絕經期女性可適當使用雌激素軟膏維持泌尿生殖道黏膜健康。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必要時轉診泌尿外科或婦科進一步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