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胃腸感冒的癥狀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乏力、食欲減退、肌肉酸痛等。病毒性胃腸感冒通常由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病原體感染引起,常見于季節交替或免疫力低下時。
1、惡心嘔吐
病毒刺激胃腸黏膜會導致胃部不適,出現反復干嘔或嘔吐胃內容物。兒童可能出現噴射狀嘔吐,成人嘔吐物多為未消化食物或黃綠色膽汁。嘔吐后暫時緩解但易反復發作,嚴重時可導致脫水。
2、腹痛腹瀉
病毒侵襲腸道會引起陣發性臍周絞痛,伴隨水樣便或稀糊便,每日排便可達十余次。糞便多無膿血但可能有泡沫,腸鳴音亢進。嬰幼兒可能出現蛋花湯樣便,需警惕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3、發熱乏力
多數患者出現低熱或中度發熱,體溫多在38攝氏度左右,伴隨畏寒、四肢無力等癥狀。兒童可能出現高熱驚厥,老年人則表現為精神萎靡。發熱通常持續2-3天,使用退熱藥物后可緩解。
4、食欲減退
胃腸功能紊亂導致明顯的厭食反應,看見食物可能誘發惡心。嬰幼兒可能出現拒奶現象,成人則對油膩食物產生抵觸。癥狀緩解后宜從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5、肌肉酸痛
病毒毒素吸收可引起全身肌肉酸痛,以腰背部和小腿為著。部分患者伴隨頭痛、眼眶痛等不適,活動時癥狀加重。適當按摩和熱敷有助于緩解癥狀。
患病期間建議選擇米湯、藕粉等流質食物,避免牛奶、豆類等產氣食品。注意補充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餐具需煮沸消毒。癥狀持續超過3天或出現血便、意識模糊等表現時,應立即就醫進行血常規和糞便病原學檢查。恢復期可適量補充雙歧桿菌等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