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多數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手術必要性主要取決于眼壓控制情況、視神經損傷程度、藥物療效、房角關閉范圍以及患者全身狀況。
1、眼壓控制:
當藥物無法將眼壓降至安全范圍通常低于21毫米汞柱時需手術干預。持續高眼壓會導致視神經不可逆損傷,表現為視野缺損、視力驟降。此時可選擇小梁切除術或激光周邊虹膜切開術解除房水循環障礙。
2、視神經損傷:
若眼底檢查發現視杯擴大、視盤蒼白等視神經萎縮跡象,即使眼壓暫時可控也建議手術。這類患者常伴有夜間虹視、頭痛等癥狀,手術能阻止視野進一步惡化。
3、藥物療效:
對降眼壓藥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反應差或出現嚴重副作用時需手術。部分患者用藥后仍反復發作眼脹、惡心,提示藥物難以維持長期療效。
4、房角關閉:
前房角鏡檢查發現房角粘連超過180度時需手術重建房水通路。這類患者多伴隨角膜水腫、瞳孔散大等急性發作體征,激光虹膜周切術可預防再次發作。
5、全身狀況:
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若無法耐受長期用藥,早期手術更有利。手術能減少全身用藥負擔,降低因頻繁用藥導致的血壓波動風險。
術后需避免劇烈運動、彎腰提重物等增加眼壓的行為,保持低鹽飲食并控制每日飲水量在1500毫升以內。定期復查視野和眼壓,術后3個月內每周監測1次,穩定后每3個月復查1次。建議佩戴防紫外線眼鏡保護視神經,睡眠時墊高枕頭促進房水回流。若出現眼紅、眼痛等異常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