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手術后復發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硬化劑注射、膠圈套扎或二次手術等方式處理。復發通常與術后護理不當、飲食習慣不良、排便習慣異常、肛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手術方式選擇有關。
術后護理不當是常見誘因。未保持肛門清潔可能引發感染,需每日溫水坐浴并更換敷料。排便后使用柔軟紙巾輕柔擦拭,避免用力摩擦創面。術后1個月內禁止提重物或劇烈運動,防止傷口撕裂。
飲食習慣不良會加重肛門靜脈叢充血。每日飲水需達1500-2000毫升,增加燕麥、火龍果等膳食纖維攝入。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控制油炸食品攝入量。規律三餐有助于形成穩定排便反射。
排便習慣異常可導致腹壓增高。建立晨起后30分鐘內如廁的生物鐘,每次排便不超過5分鐘。如廁時避免玩手機或閱讀,采用蹲姿可減少直腸靜脈壓力。出現便秘時可臨時使用開塞露,但不宜長期依賴。
肛門括約肌功能失調需進行康復訓練。每日做提肛運動3組,每組收縮肛門20次,每次維持5秒。溫水坐浴后配合紅外線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生物反饋治療能幫助恢復肌肉協調性。
手術方式選擇影響遠期療效。傳統外剝內扎術復發率約5-10%,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復發率較低但費用較高。復發后若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超聲引導下痔動脈結扎或痔瘡自動套扎術。二次手術前需完善肛門鏡檢查評估病情。
術后3個月內容易出現假性復發,實際為創面水腫或瘢痕增生。若出血量超過月經量、持續劇烈疼痛或發熱超過38℃,需立即返院復查。定期肛門指檢能早期發現微小復發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