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老年抑郁癥主要分為肝郁氣滯型、心脾兩虛型、腎虛髓虧型、痰濕內阻型和氣滯血瘀型五種證型。不同證型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各有特點,需結合個體差異辨證施治。
1、肝郁氣滯型
肝郁氣滯型多因情志不暢導致肝失疏泄。患者常見胸脅脹滿、噯氣嘆息、情緒波動大等癥狀,舌苔薄白,脈弦。治療以疏肝解郁為主,可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日常需保持情緒舒暢,避免精神刺激,適當練習八段錦等導引功法有助于氣機調達。
2、心脾兩虛型
心脾兩虛型多因思慮過度或久病耗傷所致。表現為心悸怔忡、食欲減退、面色萎黃、健忘失眠,舌淡脈細弱。歸脾湯是常用方劑,需配合規律飲食和適度運動。建議食用山藥、紅棗等健脾養心之品,避免過度勞神。
3、腎虛髓虧型
腎虛髓虧型與年老腎精不足密切相關。典型癥狀包括腰膝酸軟、耳鳴健忘、反應遲鈍、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左歸丸或右歸丸可辨證選用。需注意保暖避寒,適當食用黑芝麻、核桃等補腎食材,避免熬夜耗傷腎精。
4、痰濕內阻型
痰濕內阻型多因脾失健運釀生痰濁。多見胸悶脘痞、頭重如裹、口黏納呆,舌苔厚膩,脈滑。溫膽湯類方劑可化痰開竅,配合飲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建議每日拍打脾經穴位,促進痰濕運化。
5、氣滯血瘀型
氣滯血瘀型常見于久病或外傷后,表現為面色晦暗、胸刺痛固定、舌質紫暗有瘀斑,脈澀。血府逐瘀湯可活血化瘀,治療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可適量飲用玫瑰花茶等理氣活血之品,保持適度活動以促進氣血運行。
老年抑郁癥患者需注意情志調攝與生活調理相結合。建議保持規律作息,每日進行太極拳、五禽戲等舒緩運動;飲食宜選擇易消化且營養均衡的食物,如小米粥、百合等安神之品;家屬應多陪伴溝通,避免獨處時間過長。若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自殺傾向,須及時尋求專業中醫師辨證治療,必要時配合現代醫學干預。不同證型的用藥與食療需嚴格遵循個體化原則,切忌自行濫用藥物或滋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