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胳膊骨折可通過緊急制動、臨時固定、就醫檢查、石膏固定、康復訓練等方式處理,通常由跌倒撞擊、運動損傷、骨質疏松、骨骼發育異常、外力沖擊等原因引起。
1、緊急制動:
發現兒童胳膊骨折后需立即停止活動,避免移動患肢以防二次損傷。用圍巾或衣物將受傷手臂懸吊于胸前,保持肘關節90度屈曲位。觀察是否出現劇烈疼痛、異常彎曲或皮膚破損,禁止自行復位。
2、臨時固定:
使用硬質材料如雜志、木板等沿骨折上下關節進行臨時固定,用繃帶或布條分段捆扎。注意松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宜,過緊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固定范圍需超過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如橈骨遠端骨折需固定腕關節和肘關節。
3、就醫檢查:
急診需進行X線檢查明確骨折類型,常見包括青枝骨折、橫行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醫生會評估是否伴有神經血管損傷,必要時進行CT三維重建。開放性骨折需緊急清創并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4、石膏固定:
閉合性骨折通常采用石膏外固定4-6周,根據骨折部位選擇長臂石膏或短臂石膏。前兩周每周復查X線觀察對位情況,期間保持石膏干燥清潔。拆除石膏后需逐步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
5、康復訓練:
拆除石膏后2周內開始被動關節活動,使用熱敷緩解僵硬。4周后增加握力球訓練增強前臂肌力,6周后可進行游泳等低沖擊運動。康復期間每日補充500mg鈣質和400IU維生素D促進骨愈合。
骨折恢復期需保證每日5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攝入,配合深綠色蔬菜補充維生素K。避免食用高糖食物影響鈣質吸收。固定期間可進行手指抓握練習防止肌肉萎縮,拆除石膏后循序漸進增加負重訓練。定期復查監測骨骼愈合情況,6個月內避免參與足球、滑板等高危運動。夜間睡眠時用枕頭墊高患肢減輕腫脹,發現石膏過緊或皮膚發紫需及時返院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