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抑酸藥、胃黏膜保護劑和促胃腸動力藥三類,具體選擇需根據病因和癥狀決定。常用藥物有奧美拉唑、鋁碳酸鎂和多潘立酮等。
1、抑酸藥物:
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適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性潰瘍。這類藥物通過阻斷胃壁細胞氫鉀ATP酶發揮作用,療程通常為4-8周。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可作為替代選擇,抑酸效果稍弱但價格更經濟。
2、胃黏膜保護劑:
鋁碳酸鎂、硫糖鋁等能在胃黏膜形成保護層,中和胃酸并促進黏膜修復。特別適合胃炎或藥物性胃黏膜損傷患者,可緩解上腹隱痛、反酸等癥狀。膠體果膠鉍兼具保護黏膜和抑制幽門螺桿菌作用,但長期使用需注意鉍劑蓄積風險。
3、促動力藥物: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能增強胃竇收縮力,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早飽、腹脹。這類藥物通過阻斷多巴胺受體或刺激5-HT4受體發揮作用,但禁用于胃腸道梗阻患者。促動力藥建議餐前15-30分鐘服用效果最佳。
4、消化酶制劑:
胰酶腸溶膠囊、米曲菌胰酶片適用于慢性胰腺炎或胃切除術后導致的消化酶缺乏。可補充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幫助分解蛋白質和脂肪。使用時應與餐同服,避免打開膠囊破壞腸溶包衣。
5、中成藥選擇:
氣滯胃痛顆粒、三九胃泰等中成藥對功能性胃腸病有一定療效。含柴胡、白芍等成分具有疏肝和胃作用,適合情緒相關胃部不適。但需辨證使用,避免與西藥發生相互作用。
胃病患者需注意規律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暴飲暴食。建議選擇易消化的粥類、面條等主食,適量攝入山藥、南瓜等健脾食材。進餐時細嚼慢咽,餐后適度散步促進消化。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規范四聯療法,長期用藥者應定期復查胃鏡。出現嘔血、黑便等報警癥狀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