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丙肝需進行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檢測、丙型肝炎病毒RNA檢測、肝功能檢查、肝臟超聲檢查、肝組織活檢等檢查。
1、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檢測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檢測是篩查丙肝的初步手段,通過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抗HCV抗體判斷是否感染。若結果呈陽性,需進一步確認病毒活躍性。該檢測操作簡便且成本較低,適合大規模篩查使用,但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
2、丙型肝炎病毒RNA檢測
丙型肝炎病毒RNA檢測可直接檢測血液中HCV遺傳物質,是確診現癥感染的金標準。該檢測能明確病毒載量及基因分型,對治療方案選擇具有指導意義。檢測靈敏度高,窗口期短,可在感染后1-2周檢出。
3、肝功能檢查
肝功能檢查通過分析血清轉氨酶、膽紅素等指標評估肝臟損傷程度。丙肝患者常見ALT和AST升高,但約30%患者肝功能指標可能正常。該檢查不能單獨確診丙肝,需結合其他檢測綜合判斷。
4、肝臟超聲檢查
肝臟超聲檢查可觀察肝臟形態結構變化,發現肝硬化、肝腫瘤等并發癥。對于慢性丙肝患者,超聲能評估纖維化程度,但無法直接檢測病毒存在。檢查無創且可重復進行,適合長期隨訪監測。
5、肝組織活檢
肝組織活檢通過穿刺獲取肝組織樣本進行病理分析,能準確判斷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該檢查對評估疾病進展和預后有重要價值,但因有創性通常不作為常規診斷手段,多用于特殊病例或科研需求。
確診丙肝需結合多項檢查結果綜合判斷。日常應避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須刀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注意飲食清淡并限制酒精攝入。確診后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病毒治療,定期復查肝功能及病毒載量,肝硬化患者還需監測甲胎蛋白和肝臟影像學變化。治療期間保持規律作息,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