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石性腸梗阻的預防需從飲食調整、生活習慣改善及基礎疾病管理三方面入手。糞石性腸梗阻多由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或異物在腸道內積聚形成硬塊所致,常見誘因包括高纖維食物攝入不當、脫水及腸道動力異常。
飲食調整是核心預防措施。避免過量食用富含不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柿子、竹筍、黑棗等,這類食物易與胃酸結合形成鞣酸蛋白沉淀。建議將高纖維食物與富含水分的果蔬搭配食用,如餐后進食梨、西瓜等促進腸道潤滑。老年人及消化功能弱者可將粗纖維食材切碎或烹煮軟化。
保持充足水分攝入能有效降低糞石形成風險。每日飲水量建議1500-2000毫升,運動后或高溫環境下需額外補充。晨起空腹飲用溫水可刺激腸蠕動,睡前適量飲水維持夜間腸道濕潤。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飲水量。
規律運動可增強腸道蠕動功能。每日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配合腹部按摩順時針方向促進腸內容物移動。長期臥床者需每2小時翻身并做抬腿運動,必要時在醫護人員指導下使用腹部束帶。
基礎疾病管理尤為重要。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避免自主神經病變導致的胃腸麻痹;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應及時補充甲狀腺激素;既往有腸梗阻病史者應定期復查腹部CT。服用抗膽堿能藥物或阿片類鎮痛藥者需警惕藥物性腸麻痹。
出現持續腹脹、排便習慣改變或陣發性腹痛時應盡早就醫。腸梗阻發作期需禁食并接受胃腸減壓,完全性梗阻可能需內鏡下碎石或手術取石。預防性使用乳果糖等滲透性瀉藥需嚴格遵醫囑,禁止自行服用強效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