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刺痛可能由包皮龜頭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性傳播疾病、外傷等因素引起。陰莖刺痛通常表現為局部灼熱感、排尿疼痛、分泌物異常等癥狀,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1、包皮龜頭炎
包皮龜頭炎是陰莖頭部與包皮的炎癥反應,多因細菌或真菌感染導致。患者可能出現紅腫、瘙癢、白色分泌物等癥狀。治療需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醫生可能建議使用克霉唑乳膏對抗真菌感染,或紅霉素軟膏處理細菌感染。反復發作的包皮過長患者可考慮包皮環切術。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引發排尿時陰莖刺痛,常伴有尿頻尿急癥狀。大腸桿菌是最常見致病菌,可通過尿常規檢查確診。治療需遵醫囑服用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抗生素。日常應多飲水促進排尿,避免憋尿。糖尿病患者更需嚴格控制血糖,減少感染風險。
3、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可能放射至陰莖引起刺痛感,多伴隨會陰部脹痛。病因包括久坐、飲酒等生活方式因素。治療可采用坦索羅辛緩解排尿癥狀,配合熱水坐浴改善血液循環。患者應避免長時間騎行,定期進行提肛運動有助于癥狀緩解。
4、性傳播疾病
淋病或衣原體感染可能導致尿道刺痛及膿性分泌物。高危性行為是主要傳播途徑,需通過分泌物檢測確診。治療需使用頭孢曲松鈉聯合阿奇霉素等藥物。患者及伴侶應同時治療,治療期間禁止性行為,全程使用避孕套可有效預防傳播。
5、外傷因素
性行為過于劇烈或衣物摩擦可能導致陰莖表皮損傷。表現為局部紅腫、刺痛,嚴重時可出現皮膚破損。輕微外傷可通過冷敷緩解,保持創面清潔。若出現持續出血或劇烈疼痛,需排除海綿體損傷等嚴重情況,及時就醫處理。
出現陰莖刺痛應避免自行用藥,及時就診明確病因。日常注意會陰部清潔,選擇棉質透氣內褲。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但需避免劇烈運動造成局部摩擦。定期進行性健康檢查,高危人群建議每半年篩查一次性傳播疾病。保持規律作息和良好心態,有助于生殖系統健康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