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推遲的治療方法需根據具體原因制定。月經推遲可能由妊娠、內分泌失調、多囊卵巢綜合征、精神壓力、體重驟變等因素引起,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藥物干預、病因治療等方式改善。
妊娠是育齡期女性停經的首要原因,建議優先進行尿妊娠試驗或血HCG檢測確認。排除妊娠后,近期精神緊張、焦慮或過度疲勞可能導致下丘腦功能抑制,表現為月經延遲,通常通過放松訓練、規律作息可自行恢復。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常伴有雄激素升高和排卵障礙,表現為月經稀發或閉經。超聲顯示卵巢多囊樣改變,實驗室檢查可見黃體生成素與卵泡刺激素比值異常。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短效避孕藥調節周期,常用藥物包括炔雌醇環丙孕酮、屈螺酮炔雌醇等。
甲狀腺功能減退可能導致月經周期延長,伴隨怕冷、乏力等癥狀。血清促甲狀腺激素升高是主要診斷依據,需補充左甲狀腺素鈉治療。體重指數低于18.5或短期內體重下降超過10%可能引發閉經,需通過營養咨詢逐步恢復標準體重。
圍絕經期女性出現月經推遲屬正常生理現象,若伴有潮熱盜汗等癥狀可考慮激素替代治療。宮腔粘連、卵巢早衰等器質性疾病需經陰道超聲和性激素六項確診,必要時行宮腔鏡分離術或雌激素替代治療。
持續3個月以上閉經或伴隨異常出血、頭痛、溢乳等癥狀時,建議盡早就診婦科內分泌科。醫生可能建議進行垂體MRI排除泌乳素瘤,或通過孕激素試驗評估子宮內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