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疙瘩不治可能導致局部疼痛加重、活動受限或神經壓迫。筋疙瘩通常由慢性勞損、外傷后纖維化或腱鞘囊腫引起,不同病因的發展風險存在差異。
慢性勞損形成的筋疙瘩可能逐漸增大。長期重復性動作會導致肌腱與周圍組織摩擦增加,纖維結締組織異常增生。表現為局部硬結伴隨酸脹感,提重物時癥狀加重。熱敷和按摩可緩解癥狀,必要時需進行沖擊波治療。
外傷后纖維化可能引發關節功能障礙。軟組織損傷后修復過程中膠原纖維排列紊亂,形成粘連性瘢痕。常見于手腕、踝關節等部位,可能伴隨皮膚麻木或刺痛感。康復訓練配合超聲波治療能改善組織彈性。
腱鞘囊腫存在壓迫神經的風險。關節囊或腱鞘退變形成的囊性腫物,好發于腕背側和足背部。當腫物壓迫尺神經或腓總神經時,可能出現手指無力或足下垂。穿刺抽液或手術切除能有效解除壓迫。
感染性筋膜炎屬于罕見但嚴重的并發癥。開放性損傷后細菌侵入筋膜層,表現為紅腫熱痛伴發熱。需立即進行抗生素治療,嚴重者需手術清創。這種情況需要急診處理以防膿毒血癥。
發現筋疙瘩持續增大或影響功能時,建議到骨科或康復科就診。醫生將通過觸診和超聲檢查評估性質,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早期干預能有效預防不可逆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