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草轉氨酶是存在于肝細胞、心肌細胞等組織中的一種酶,參與氨基酸代謝過程,其數值異??煞从掣闻K或心臟損傷。
1、生理功能:
谷草轉氨酶全稱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催化天門冬氨酸與α-酮戊二酸的轉氨基反應,生成草酰乙酸和谷氨酸。該酶在能量代謝中起關鍵作用,尤其在心肌和肝臟組織中活性較高,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中含量較低。
2、組織分布:
該酶主要分布于心肌細胞、肝細胞線粒體及細胞質,其次存在于骨骼肌、腎臟和腦組織中。心肌中濃度約為肝臟的3倍,但肝臟因體積較大成為血清AST的主要來源,肝細胞損傷時線粒體型AST釋放更顯著。
3、臨床意義:
血清AST水平升高常見于急性肝炎、心肌梗死等疾病。病毒性肝炎患者AST可升高至正常值20倍以上,酒精性肝病時AST/ALT比值常>2。心肌梗死發作后6-8小時開始升高,18-24小時達峰值。
4、檢測方法:
臨床采用速率法檢測血清AST活性,正常參考值因實驗室而異,通常成人男性<40U/L,女性<35U/L。檢測需空腹采靜脈血,避免劇烈運動后檢查以防假性升高。
5、相關指標:
常與谷丙轉氨酶ALT聯合檢測,ALT對肝臟特異性更強。AST/ALT比值有助于鑒別病因,肝硬化時比值>1,肝癌可能>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輔助診斷心肌損傷。
保持AST水平正常需均衡飲食,適量攝入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避免高脂飲食加重肝臟負擔。規律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助于維持心肌功能。長期飲酒者需限制酒精攝入,每日男性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出現乏力、黃疸等癥狀時應及時檢測肝功能,妊娠期、服藥期間需定期監測酶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