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子宮脫垂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盆底肌訓練、子宮托使用、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癥狀多因盆底支持結構松弛、長期腹壓增加等因素引起。
盆底肌松弛是核心誘因。年齡增長導致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和韌帶彈性減弱;多次陰道分娩、慢性咳嗽或便秘等長期腹壓增高行為會加速這一過程。凱格爾運動能有效增強盆底肌群力量,每日3組、每組收縮10-15次,堅持3個月可見改善。
子宮托適用于輕中度脫垂。這種硅膠材質支撐裝置需由醫生配置型號,放置陰道內可物理承托子宮位置。使用期間需每日取出清潔,配合雌激素軟膏可減少黏膜磨損,但長期使用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藥物治療主要針對伴隨癥狀。絕經后患者可短期使用雌三醇乳膏改善陰道黏膜萎縮;尿失禁者可選擇米拉貝隆緩解膀胱過度活動。需注意激素類藥物可能增加血栓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手術治療適用于Ⅲ度以上脫垂。經陰道子宮切除術聯合陰道前后壁修補術是常見方案,術后需嚴格避免提重物;保留子宮的骶棘韌帶固定術更適合年輕患者。所有術式均需評估心肺功能,術后復發率約10-15%。
日常需減少腹壓行為。控制慢性咳嗽和便秘癥狀,如服用乳果糖軟化糞便;避免提超過5公斤重物;排尿時采用蹲姿減輕盆底壓力。重度脫垂出現潰瘍或排尿困難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