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擴張可通過保守觀察、藥物治療、輸尿管支架置入、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輸尿管擴張可能由先天性發育異常、尿路結石、腫瘤壓迫、尿路感染、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等因素引起。
生理性因素導致的輕度輸尿管擴張通常無需特殊治療。妊娠期子宮壓迫引起的輸尿管擴張多在分娩后自行緩解,建議定期超聲監測。長期憋尿造成的功能性擴張可通過定時排尿、盆底肌訓練改善。
病理性因素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尿路結石引起的擴張可能與結石梗阻部位有關,通常表現為腰部絞痛、血尿等癥狀。結石直徑小于6毫米時可使用排石顆粒、鹽酸坦索羅辛等藥物促進排出。腫瘤壓迫導致的擴張可能與盆腔腫瘤進展相關,常伴隨無痛性肉眼血尿、消瘦等癥狀,需通過腫瘤切除或輸尿管成形術解除梗阻。
輸尿管支架置入適用于中重度積水病例,雙J管留置可暫時解除梗阻。手術治療包括輸尿管狹窄段切除吻合術、輸尿管膀胱再植術等,適用于反復感染或腎功能受損患者。神經源性膀胱需配合間歇導尿和膽堿能藥物治療。
若出現持續腰痛、發熱或尿量減少,需立即就醫排除急性腎盂腎炎或腎功能衰竭。輸尿管擴張合并嚴重腎積水時,延誤治療可能導致不可逆腎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