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活動期是指胃酸和消化酶對十二指腸球部黏膜的侵蝕作用持續存在,導致潰瘍處于急性炎癥和損傷階段的狀態。這一階段通常伴隨黏膜充血水腫、組織壞死及修復反應活躍等病理改變。
活動期潰瘍的發生主要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異常、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會破壞黏膜屏障,刺激胃酸過度分泌;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黏膜修復能力;精神壓力過大會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增加胃酸分泌?;颊叱1憩F為規律性上腹痛餐后2-3小時或夜間發作、反酸噯氣,嚴重時可出現黑便或嘔血等消化道出血癥狀。
診斷需結合胃鏡檢查,鏡下可見十二指腸球部圓形或橢圓形潰瘍灶,底部覆蓋白苔,周圍黏膜充血腫脹。碳13呼氣試驗可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糞便潛血試驗有助于判斷是否存在出血。
治療需采取綜合措施。根除幽門螺桿菌推薦四聯療法,包含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兩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以及鉍劑。抑酸治療通常選用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拮抗劑如法莫替丁,黏膜保護劑可選擇硫糖鋁或枸櫞酸鉍鉀。飲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規律進食,戒煙限酒。心理調節對緩解癥狀有輔助作用。
若出現劇烈腹痛伴板狀腹、大量嘔血或便血等表現,需警惕穿孔或大出血等并發癥,應立即就醫。規范治療4-8周后應復查胃鏡評估愈合情況,長期未愈的潰瘍需活檢排除惡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