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主要表現為發熱、干咳、乏力,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鼻塞、流涕、咽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癥狀。重癥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和低氧血癥,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1、發熱
發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最常見的癥狀,體溫多超過37.3攝氏度,可伴有畏寒寒戰。部分患者表現為中低熱,兒童病例癥狀相對較輕,發熱程度不一。持續高熱超過3天需警惕病情加重可能。
2、呼吸道癥狀
干咳是特征性表現,通常無痰或少量白色黏液痰。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胸悶氣促,肺部聽診可聞及濕啰音。重癥患者出現呼吸頻率增快、鼻翼扇動等呼吸困難表現,血氧飽和度低于93%提示病情危重。
3、全身癥狀
患者常訴明顯乏力感,伴隨肌肉酸痛、頭痛等全身癥狀。部分病例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兒童可能出現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等非特異性表現。
4、感官異常
約半數患者出現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這種感官障礙可能早于其他癥狀出現。結膜充血、眼部分泌物增多等結膜炎表現也較常見,需與普通結膜炎鑒別。
5、不典型表現
少數患者僅表現為輕度乏力或低熱,無肺炎表現。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現意識模糊、血壓下降等非典型首發癥狀。部分無癥狀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但始終無臨床表現。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應保持充足休息,多飲水并保證營養攝入,注意監測體溫和血氧飽和度。居家隔離期間保持室內通風,單獨使用餐具并做好消毒。若出現呼吸困難、持續高熱不退或基礎疾病加重等情況,需立即就醫。康復期可進行適度呼吸訓練,逐步恢復體能,定期復查肺部CT和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