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癥的癥狀主要包括關節疼痛、痛風石形成、腎臟損害、尿酸性尿路結石以及代謝綜合征相關表現。高尿酸血癥可能由嘌呤代謝異常、腎臟排泄減少、藥物因素、遺傳因素以及某些疾病引起,需通過血尿酸檢測確診并評估并發癥風險。
1、關節疼痛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高尿酸血癥的典型表現,常于夜間突發第一跖趾關節紅腫熱痛,疼痛程度劇烈且可能伴隨活動受限。發作多由高嘌呤飲食、飲酒或受涼誘發,癥狀可持續數日至兩周。慢性期可見多關節受累,需與非痛風性關節炎鑒別。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及糖皮質激素是急性期常用藥物。
2、痛風石形成
長期未控制的高尿酸血癥可能導致尿酸鹽結晶沉積形成痛風石,常見于耳廓、關節周圍及肌腱部位。痛風石可造成關節畸形和骨質破壞,嚴重時需手術切除。合并皮膚破潰時易繼發感染,需配合降尿酸藥物如別嘌醇、非布司他等進行長期管理。
3、腎臟損害
尿酸鹽結晶沉積于腎間質可導致慢性尿酸性腎病,表現為夜尿增多、蛋白尿及腎功能漸進性下降。急性尿酸性腎病多見于腫瘤溶解綜合征,表現為少尿型腎衰竭。堿化尿液、增加飲水及使用苯溴馬隆等促排泄藥物有助于保護腎功能。
4、尿路結石
尿液中尿酸過飽和易形成X線陰性結石,可引起腎絞痛、血尿及尿路梗阻癥狀。結石直徑小于6毫米時可通過多飲水促進排出,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治療。預防復發需控制血尿酸水平并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
5、代謝異常
高尿酸血癥常與肥胖、胰島素抵抗、高血壓等代謝異常共存,可能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這類患者需同步監測血糖血脂,通過減重、低嘌呤飲食等生活方式干預綜合管理。合并糖尿病時優先選擇兼有降尿酸作用的降糖藥如SGLT-2抑制劑。
高尿酸血癥患者需長期控制血尿酸水平在300-360μmol/L以下,每日飲水量建議超過2000毫升,限制動物內臟、海鮮等高嘌呤食物攝入。規律監測腎功能及尿常規,避免使用噻嗪類利尿劑等升高尿酸的藥物。急性發作期應制動關節并局部冷敷,緩解期逐步開始低強度運動改善代謝。出現持續關節腫痛、血尿或水腫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