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長息肉通常是指牙齦息肉或牙髓息肉,可能由慢性根尖周炎、齲齒、牙髓炎、牙齒外傷、不良修復體等因素引起。牙齦息肉多因局部刺激導致牙齦組織增生,牙髓息肉則是牙髓組織在慢性炎癥刺激下形成的肉芽組織增生。

1、慢性根尖周炎
慢性根尖周炎可能導致根尖區肉芽腫或囊腫形成,炎癥長期刺激可引發牙齦組織增生。患者可能出現咬合痛、牙齦腫脹等癥狀。治療需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嚴重者需配合根尖手術。常用藥物包括阿莫西林、甲硝唑、布洛芬等。
2、齲齒
深齲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牙髓暴露,長期刺激可形成牙髓息肉。患牙對冷熱刺激敏感,可見齲洞內紅色肉芽組織。治療需清除腐質后進行蓋髓術或根管治療,日常需加強含氟牙膏使用。相關藥物有丁香油酚、氫氧化鈣糊劑、樟腦酚等。
3、牙髓炎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可能發展為牙髓息肉,表現為牙髓腔內的粉紅色團塊。患者常有自發痛史,后期疼痛減輕但咀嚼易出血。治療需徹底去除病變牙髓,年輕恒牙可嘗試活髓切斷術。常用藥物包括利多卡因、甲醛甲酚、碘仿等。

4、牙齒外傷
牙齒折斷導致牙髓暴露后,可能因長期機械刺激形成息肉樣增生。患牙可見明顯缺損,息肉觸之易出血。治療需根據牙髓活力選擇直接蓋髓或根管治療,外傷后需定期復查。可配合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等藥物。
5、不良修復體
邊緣不密合的修復體可能持續摩擦牙齦,導致局部組織增生形成息肉。常見修復體邊緣壓迫處牙齦紅腫,觸碰易出血。治療需拆除不良修復體后重新修復,炎癥控制后可選擇牙齦切除術。常用藥物有復方硼砂溶液、西吡氯銨含片等。

建議每日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潔口腔,定期進行牙周潔治。避免食用過硬過燙食物刺激患處,戒煙限酒減少黏膜損傷風險。發現牙齦異常增生應及時就診,息肉長期存在可能影響咬合功能或發生惡變。孕婦、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需重視口腔炎癥的早期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