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結石的治療方式選擇需根據結石大小、位置及患者身體狀況決定,主要方法包括藥物排石、體外沖擊波碎石、經尿道膀胱鏡碎石取石術和開放手術。
直徑小于5毫米的結石可嘗試藥物排石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枸櫞酸鉀、碳酸氫鈉等堿化尿液藥物,以及坦索羅辛等α受體阻滯劑。這類藥物能促進小結石自然排出,同時需配合每日飲水2000-3000毫升。藥物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超聲監測結石位置變化。
體外沖擊波碎石適用于5-15毫米的結石。該技術通過體外產生的沖擊波聚焦粉碎結石,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術后可能出現血尿、排尿疼痛等短期反應,多數1-2天內自行緩解。但存在嚴重尿路感染、出血傾向或妊娠者禁用此方法。
經尿道膀胱鏡碎石是15-30毫米結石的首選方案。通過尿道置入內窺鏡,采用鈥激光或氣壓彈道等設備粉碎結石后取出。手術時間約30-60分鐘,術后需留置導尿管1-3天。該方法能一次性清除結石,但對操作者技術要求較高。
開放手術僅適用于超過30毫米的巨型結石或合并膀胱憩室等特殊情況。恥骨上膀胱切開取石術可完整取出結石并同期處理膀胱畸形,但創傷較大,術后需住院5-7天。存在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需謹慎選擇。
所有患者在治療后均需進行結石成分分析,針對性調整飲食結構。草酸鈣結石患者需限制菠菜、堅果等高草酸食物,尿酸結石患者應減少動物內臟攝入。建議每3-6個月復查泌尿系超聲,及時發現復發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