頰癌手術后需重點關注傷口護理、營養支持和功能康復。術后管理主要涉及創面清潔、飲食調整、語言訓練及定期復查四個方面,直接影響愈合質量和生存率。
創面護理是術后恢復的基礎。術后24-48小時內需保持術區敷料干燥,避免觸碰或沾水。使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口腔時動作需輕柔,每日4-6次。若安裝頜面修復體,需按醫囑定時摘戴消毒。出現縫線斷裂或異常滲液時需立即就醫。
營養干預應分階段調整。術后1周以溫涼流質為主,如勻漿膳、蛋白粉混合液,通過鼻飼管或小勺緩慢喂食。2周后逐步過渡到半流質,推薦高蛋白南瓜羹、魚肉泥等。避免辛辣、酸性及堅硬食物刺激創面。體重下降超過5%需營養科會診。
功能康復訓練需早期介入。術后2周開始進行張口練習,使用階梯狀開口器逐步擴大開口度。語言治療師指導下的舌體運動訓練可改善構音障礙,包括舌尖抵腭、側方擺動等動作。頸淋巴結清掃患者需進行肩關節爬墻訓練預防凍結肩。
隨訪監測需嚴格執行。術后第1年每3個月復查頸部B超和胸部CT,監測局部復發和肺轉移。放射性骨壞死高風險患者需定期進行頜骨MRI檢查。長期隨訪中需關注第二原發癌的發生,特別是吸煙患者應持續戒煙。
術后3-6個月出現術區麻木、吞咽嗆咳或關節強直等異常癥狀,需及時聯系手術團隊。放療聯合治療者需特別注意口腔黏膜炎護理,使用醫用含漱液預防感染。心理支持小組介入有助于改善術后焦慮和體像障礙。